香山听琴(散文)
2018-03-15 12:05:29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  • 0

王博生


自碧云寺外墙的小道下山,出香山北门,沿着一条新铺成的柏油路往香山东门走去。道路两边尽是些低矮的民房,有一处两层与三层高的青砖灰楼建筑群,却是民国时期香山慈幼园的旧址,如今门垛上已挂满了几块与之不符的牌子。过旧址,沿道路继续前行大约十分钟,眼前的山坡上显现出一棵桃树,一树的桃花,盛开在七八棵翠柏中间。也许是昨夜的风或雨,树下落了一地的桃花瓣儿,染了些泥土,看过后叫人心生怜悯。

刚要停下脚步欣赏,忽又听见悠然的古琴声,自对面的篱笆院里传出。那琴声古朴凝重,顿挫抑扬,仿佛是天籁之音。脚步像是着了魔,不由自主,觅琴声而去。迈进了篱笆院门儿,穿过狭窄的铺满鹅卵石的过道,走进一间平房内,墙壁上挂着几把古琴,案板上放着几把还没有做完的古琴,没有琴弦,还有打磨过的痕迹。正在疑惑之间,从大厅里走出一位男子,白衣白裤,长发披肩,长须飘然,面色红润,二目有神,眉宇间透着道骨仙风之气,浑身上下尽显道家风范。疑是哪座名山道观里出来的修行居士,让人不仅想起仙人吕洞宾、道人王重阳!

相互通报姓名之后,才知道他竟是这家琴院的主人。主人请我们到大厅里喝茶,还未落座,目光已被琴声传出的方向牵引过去,穿过一个月亮门,一位身穿深蓝色汉服的中年琴师正端坐在一把古琴前,专心致志弹奏一段曲子,背面的正墙上着一幅书法作品,一个硕大的经过艺术加工过的“琴”子充盈着眼前。那段曲子似曾相识,又叫不出名子来。经主人介绍,原来是古琴名曲《梅花三弄》。琴师则来贵州,五官端正,眉目清秀,习琴多年,会弹奏多首古典名曲,还是国内少有的能自弹自唱古诗词歌曲的人。

琴声里的无所不在。竟然能听出梅花花开花落的声音?!仔细听,梅花开放了,一朵,两朵,三朵……更多的梅花在风雪中开放,悄悄的不会惊动游人与周围的一切。雪自阴暗的天空飘落,发出细微的“沙沙”声,白了原野山岗,白了建筑与树木,唯有梅花在雪中怒放!风来了,呼啸着,像飞驰的豹群,卷起千堆雪,在广阔的原野上飞驰!那一树树梅花,傲然挺立,凌霜傲雪,不畏寒霜,这就是人们喜欢梅花的原因吧!

月光下,梅花傲然伫立,树影婆娑,美得像一群穿着洁白的衣裳的少女,她们微笑着,眨着眼睛,在凄美的月光下舞动长袖,从不感到寂寞,也不因风雪的侵袭而改变花期。仔细听,梅花谢了,自枝头的花托上轻轻地飘落下来,一瓣,两瓣,三瓣……更多的花瓣在风中飞舞,落下来,发出耳朵听不到的用心却能感觉到的声音……

这一切原来是琴师的杰作,他给了我一片空间,带我走进琴声的境界,在一声声空旷悠远的琴声中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——花开花谢;听到了《高山流水》中山涧里的溪水发出清脆悦耳的流水的声音;听到了《平沙落雁》中大雁南飞群雁齐鸣孤雁独哀的声音……

喧嚣的世界原本可以变得如此清静。琴师旁边端坐的一位戴眼镜的文静女孩,留着齐眉刘海儿,皮肤白皙细腻,同样白皙细腻双手扶在案上,一动不动,连眼睛也不眨一下,心身沐浴在琴声之中。谁知道她竟是外语学院的女生呢?那天也是特意从城里赶过来听琴的。些时此刻,她已变成了琴师的知音。那两个刚刚进门还有说有笑的女孩子,原本是香山下来的游客,听到这琴声,竟然马上变得安静起来。她们头上戴着旅游帽,其中一个背着旅游包,另一个手里还捏着一枝未开放的桃花,悄悄地站在那里,仿佛是琴师使了魔咒。随后赶过来的还有香溪到北大求学的老范,央视栏目组的采编小童,一位活泼漂亮的山东女孩,男摄像师是憨厚的山西人小吴。他们知道我在这里听琴,就特意从山脚下赶过来,一是为了采访,二是为制作栏目找些好的素材。

不管坐在哪里,琴声不会被隔断,即便是坐在角落里的老范,也照样听得津津有味。一曲弹罢。琴师将双手从琴弦处平放在双腿上,十指相对,轻轻吸了一口气,慢慢睁大了眼睛,微笑着,脸上展露出男人少有的酒窝。掌声响起。琴师双手合十,向他的听众拜谢。然后请我们到大厅里坐下喝茶。其实,该拜谢的应该是我们,但琴师却说,走这么远的路来听我弹琴,虽不是知音,也难能可贵!这让我们对这位年轻的琴师多了些敬慕之情。

文雅的女主人为我们沏茶。茶案是根雕做成的艺术品,上面摆放一套精致的产自宜兴的功夫茶具,暗褐色的小陶壶,白瓷上釉的小茶杯,让人看了爱不释手。每个小瓷杯只有一枚硬币大小,这也许就是功夫茶的一大特点吧!所谓功夫茶,沏茶泡茶需要功夫,品茶更需要功夫。不光茶杯、茶盘、茶垫有讲究,从嗅茶、温壶、装茶、冲泡到倒茶、敬茶,十几道程序足以说明茶道文化的深远。我不得不佩服潮州人的这一大发明来。女主人为每位客人斟满一小杯茶,便静坐在旁边,等候添茶,但我一直不能痛快地喝下去,因为功夫茶讲究的是品,不是饮。每品一口,香气四溢,仿佛能闻到或看到山谷里茶园中碧绿的茶树的嫩芽。

正当我还在为功夫茶赞叹不已的时候,一进门时遇见的那个假小子,竟然端坐在古琴前弹奏起《阳关三叠》的古曲来。她那端庄秀丽的姿态,和我初见她时,在过道里打磨古琴的假小子判若两人。

琴、茶、道,原来可以融合的恰到好处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可以体现在很多个方面,古琴通古亦通今。古人认为“道”是生化宇宙万物的根本,很多事物都可以用“道”去解释,因此,现在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惑,都可以用“道”的方法去化解。学琴问道,也许会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,和对事物的处理方式。

琴师介绍说,制作一把好的古琴大约需要两年到三年时间,一把完整的古琴还要经过选材、烘干、制作槽腹、檫漆、试音、收光、缀徽、上弦几个步骤,最关键的还在于斫琴师去调音。材料选用梧桐、梓木。这两种木材自古就是制琴的首选,以桐为面,以梓为底,桐梓虽然很多,适合做琴的并不多,纹理是否顺直,宽度是否均匀,硬度是否适中,有没有疤节和虫蛀,都是斫琴师需要考虑的。因此,古人说,“选材良,用意深,五百年,有正音”。

中国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,历史渊源最为久远,且器乐形式持续不断,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,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。中国的“古琴艺术”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”。


古琴还是中国古代“琴棋书画”之首。在古代,文人骚客,名门闺秀,为体现自己的文化修养,修身养性,琴棋书画必不可少。

古琴造型优美,常见有伏羲氏、仲尼式等样式,琴的每个部位都有名称有讲究。古琴也称“七弦琴”,由最初的“宫、商、角、微、羽”五根弦,演变为周文王添加六弦、周武王添加七弦的“文武七弦琴”。每根弦分别代表“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、文、武”。琴漆有断纹,是年代久远的标志,木质和漆底由于长期演奏振动,可形成多种断纹,有了断纹,琴音更透澈,外表更美观,品质更名贵。一把好的古琴价格不菲,从上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。2010年10月5日,北京保利拍卖行,一把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琴成交价1.22亿元!

中国古琴流派多以地区划分、命名,其中以川派、浙派、虞山派、广陵派、诸城派最为著名,另外还有闽派、浦城派、九嶷派、梅庵派、岭南派等。古琴名家自春秋到现代,名家辈出,像伯牙、孔子、司马相如、蔡文姬、诸葛亮等等,数不胜数。

其中,近代诸城派古琴艺术风格特点较为突出,2008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。梅庵派为诸诚派的一个分支。山东诸诚王溥长、王作祯、王露,祖孙三代以虞山派为基础,另有王冷泉和他的学生王宾鲁以金陵派为基础,两者汇流,又结合当地民间音乐风格,形成具有山东地方风格的诸诚派。诸城派古琴代表曲目有王氏嫡传琴曲《长门怨》、《捣衣》、《秋风词》、《良宵引》、《普庵咒》、《关山月》,和由高培芬打谱复活的千古名曲《韶乐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》、《关雎》以及创作代表作《忆清照》、《漱玉泉情思》。诸城派存辑《桐荫山馆琴谱》、《梅庵琴谱》两部。

古琴不仅旨在保护,更在于传承,让更多人去了解古琴,欣赏古琴,弹奏古琴。现代生活,我们同样需要修身养性,虽然琴棋书画不是每个普通人所能很快掌握的,但我们可以去欣赏,听一段琴,看一幅画,也是一件非常高雅的事情。

临别前,琴师自弹自唱,一曲李白的《将进酒》,让听者热血沸腾,返璞归真,琴音充耳不绝,歌声长留心间。摄像师把这一段精彩的表演录了下来,以作为古琴表演资料予以传播。此时天色已晚,暮色苍茫,游人尽相离开,我们也与琴院的主人们在大门口互道祝福,拱手作揖相别。

一出一进,院里院外,只隔着一堵墙而已,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。


2011-5-31于超然居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